她不禁想,那传说之中的青云顶之主,莫非正是陈朝中人?
只是陈朝更在前朝之前,距今整整五代之隔,一千八百年之久。如此岁月,即便于修道之人而言,也是太久太久了。
数千年时光,风流人物,今夕何夕哉?
她捧卷怀想良久,才去看那下一卷。
此卷中说,“碎金坡”。
第一百章
“碎金坡之名流传甚广,其位于鹤涫台以西,原为淮水之畔一无名矮山,据传曾为文单王为迎熙照公主所立之金宫所在。后有金宫破碎,金水流于遍野,时人争相掘之,固得名曰‘碎金坡’。
而那金宫倾覆之由,却少有人知。吾欲究其因果,数度寻访探问,后于一山野客店之中见得一说书老翁。那老翁收吾茶钱三盏,将那茶盏一放,说起因由。
老翁唱曰:‘却说那金宫碎,乃自鹤涫台而始。诸君可知,那淮水滚沸之景,古往今来,原来曾有两回?这第一回,兴许在座有人听过,便是那陈时熙照公主西出文单之时,白鹤君投水之故,也是鹤涫台其名之由来。而这第二回,就是说这碎金宫了!这事儿啊,知道的人可就少了。小老儿也是这些年走南闯北,机缘巧合,听得些许经过,不知真假。诸位若是不信,那便全当个稀罕故事,一听而过罢!
话说前朝年间,有一大诗人,诸位莫问是谁,不可说,不可说也。前朝之事,诸君之中有识之辈者,想必听过几分。武宗年间,卓胡二党之乱,诸位可有耳闻?那大诗人才华横溢,自然在朝为官。只是时有那卓胡朋党之流,肆虐官场,诗人品性高洁,不愿与之为伍。以那卓胡之残虐,岂能放过于他?然而,那诗人才名惊世,人人追捧,卓胡二人亦心有顾忌,不敢加害太过,虽使那诗人几经贬谪,却依然立足朝堂不倒。只是可那诗人有一至交好友,官位微末,却是为其所累,惨乎!丢官归乡在先,抄家流放在后,年纪轻轻,便在路上丢了卿卿性命!诸君,且猜一猜这位君子流放何处?恰就是我等脚下,西出番南、淮水之畔的这鹤涫台呀!
那诗人远在朝中,听闻此事,快马自那京都疾驰三日远赴而来,却也未能见上这友人最后一面,只能于这鹤涫台之上伏地痛哭,哭得淮水鼎沸,漫涌而上,直将那河畔金宫熔尽,数日方才退去。从此,金宫不再,只余遍野金珠。诸位,这便是那——碎金坡。’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